近日,公募MOM正式開始上報。證監(jiān)會網站顯示,目前已經有平安、華夏、建信、招商、創(chuàng)金合信、鵬華上報MOM產品。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公募MOM此番申報的均來自北京和深圳的基金公司,上海目前沒有一家公募基金參與其中。滬上某公募基金內部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監(jiān)管層一般會輪番試點,之前的浮動費率基金就只有上海的公司。
作為國內一種創(chuàng)新名詞,MOM產品實現投資風險的前瞻性嚴格控制等優(yōu)勢之余,有業(yè)內人士認為,核心因素“人”也是其潛在的最大風險點。
歷時10個月MOM產品指引問世
2019年2月22日,證監(jiān)會對MOM產品指引公開征求意見,歷時10個月后,2019年12月6日,《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管理人中管理人(MOM)產品指引(試行)》發(fā)布。
MOM產品究竟是個啥?
《MOM產品指引》開篇指出,管理人中管理人產品(MOM產品),是指證券期貨經營機構(下稱“管理人”)管理的同時符合兩個特征的資產管理產品,一是管理人按照本指引要求委托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符合條件的第三方資產管理機構(下稱“投資顧問”)就資產管理產品的部分或者全部資產提供投資建議;二是根據資產配置需要將資產管理產品的資產劃分成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資產單元,每一個資產單元按規(guī)定單獨開立證券期貨賬戶。
“這里的投資顧問不同于此前證監(jiān)會頒發(fā)牌照的投資顧問業(yè)務。證監(jiān)會去年10月發(fā)布的《關于做好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yè)務試點工作的通知》里提到的投資顧問業(yè)務屬于基金公司向個人投資者提供投資顧問服務?;鸸究梢愿鶕顿Y者的風險偏好、預期收益等因素向個人投資者提供基金資產配置建議。” 某大型公募基金內部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解釋稱。
對于第二個特征,上述業(yè)內人士表示這是MOM業(yè)務對結算體系的一個最大創(chuàng)新,允許MOM產品開立多個證券賬戶,使得整個結算體系相對更加清晰、便于管理。
上述業(yè)內人士還提到,從正式發(fā)布的MOM指引與征求意見稿MOM指引相比,征求意見稿中MOM管理人委托給第三方資產管理機構被稱為子管理人,正式稿稱為投資顧問,也進一步明確了被委托的第三方資產管理機構與MOM管理人的法律關系。
值得一提的是,《MOM產品指引》雖然是才發(fā)布,但是MOM理念早已存在,也并不完全就是個舶來品,國內的社保理事會可以看作是國內最大的MOM管理人,也是個很成熟的MOM模式,如今只不過是給這種模式正名了。
公募MOM VS 公募FOF
MOM申報之初就被拿來與FOF作比較。
“就費用這一項來看,FOF有可能存在雙重收費問題,而MOM不存在雙重收費問題,按照MOM法規(guī)要求,投資顧問收取的投資顧問費用應當從管理人收取的管理費中列支,具體由管理人與投資顧問自主約定。” 上述業(yè)內人士補充道。
在具體操作中,FOF與MOM還體現在第一層產品管理人和底層產品管理人或投資顧問的合作關系密切度不同。對FOF模式來說,母基金和子基金僅僅是投資和被投資關系;而在MOM模式下,定制化程度會更高一些,投資顧問將按照MOM管理人的資產配置要求進行組合管理,MOM產品中的管理人和投資顧問關系更為密切以及偏重于長期合作。
鵬華基金資產配置與基金投資部相關工作人員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更深層次理解,MOM和FOF一樣,也都強調資產配置和策略配置的重要性,這類產品以財富管理的視角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是對以往公募基金行業(yè)主要提供股債等工具型產品的資本市場的完善和壯大。
招商基金產品創(chuàng)新部相關工作人員則向《華夏時報》記者解釋道,MOM與FOF的側重點不同,FOF主要是基于基金經理進行評估,而MOM更加需要站在公司維度進行評判。
值得注意的是,MOM起初在私募中已有運用,私募排排網研究中心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公募MOM和私募MOM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投資標的和投資策略的靈活性,公募MOM要受公募產品的約束,在投資靈活性上遠不如私募;另外,在基金管理人的選擇范圍上,私募MOM的選擇范圍更廣,比如私募MOM可以投向公募基金管理人,但公募MOM不可以投向私募基金管理人。
事實上,MOM產品也會面臨一定的風險與挑戰(zhàn)。招商基金產品創(chuàng)新部相關工作人員認為風險主要來自后臺運營及風控方面,目前公募MOM作為創(chuàng)新產品,還沒有正式運作經驗,在后臺運營處理及風險管理等方面還需要密切關注。
華南某中型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MOM產品因為十分講究人,而人是最不可控的因素,所以潛在風險會來自管理人或是投資顧問的道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