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臺農校對接精準扶貧人工智能零售終端,出生于2018年3月,看到跟我一樣的“中國鐵路消費扶貧柜”在各大高鐵車站站崗服務,我是羨慕嫉妒恨,不想沉默了,想借助媒體講講我的故事,也希望得到大家的幫忙,讓我也有機會站崗服務。
我的服務點是在各大高校,別看我普通,2018年出生時,曾經用到了當時最領先的各種人工智能技術。
為了讓我更科技,更炫酷,更受學生喜愛,上海的學生特別到制造我的企業(yè)去實習;為了我肚子里的東東更受歡迎,計劃進我肚子的“貴州的茶葉”、“云南的咖啡”、“新疆的瓜子”為了改變形象,誠心誠意請同濟師生幫助設計外形;我自己的外形也希望同濟的學生設計的更時尚。
帶著這些美好的憧憬,上海、杭州的人工智能企業(yè);貴州、云南、新疆的農業(yè)企業(yè),出錢出力,到上海,到同濟(設計很有名的高校),給同濟大學教育發(fā)展基金會捐錢捐物,希望我能先到同濟站崗服務,再到其他高校。同濟大學為了表達誠意,也給我們繪制了393個我可以站崗的地方,等啊等,2018年8月,我們終于到同濟3個地方上崗了。
我們期待并做好準備隨時待命到同濟排列的其他390個地方上崗,等啊等,從2018年9月到12月,3個多月沒有消息。又等啊等,有3個多月,到2019年4月,同濟說390個地方太多了,降到180個地方吧,大家想想同意了,我們不在乎上崗站點多少,只要我的外形、“貴州的茶葉”、“云南的咖啡”、“新疆的瓜子”,經過同濟學生的設計,能夠在我肚子里跟大家見面,得到大家的喜愛,我們就知足了。又是等啊等,到今年,4年多了,都2023年了,跟我一樣的扶貧柜都在各大高鐵站站崗了,我還沒等到同濟讓我上崗的消息。我們也不知道,上海、貴州、云南、新疆各地深愛我的人們籌集了100萬給同濟(總共計劃捐款500萬,第一年100萬)錢都給了,真心期待同濟早日給大家好消息,讓我們有機會上崗服務,既幫助學生學以致用,用所學知識服務家鄉(xiāng)或參與扶貧,也讓云貴疆的特色產業(yè)改頭換面貼近上海、融入上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