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根涼山的水果玉米,如何在最短時間內跨越山海,擺上阿拉寧波人的餐桌?
(資料圖)
太嘉林最有發(fā)言權。他是涼山山里淘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運營著寧波涼山“兩地倉”之一的涼山倉,還是涼山州消費協(xié)作聯(lián)合會的執(zhí)行會長。
“兩地倉”究竟是個啥?午后時分,我們乘坐的汽車駛入涼山州西昌市安寧鎮(zhèn)古城村成涼工業(yè)園。連片的倉庫十分搶眼,“寧波-涼山消費協(xié)作(涼山倉)”的標語張貼其上。
玉米、青花椒、苦蕎面、魔芋粉……涼山倉里,好物琳瑯滿目。
“時間有點緊,這批玉米包裝完后就要送到寧波去?!眴T工羅海燕邊拿起塑料膜裹住玉米裝箱邊說,“這些是早上農戶們剛送來的玉米,新鮮得很?!?/p>
站在羅海燕旁,太嘉林接著說道:“有了涼山倉,涼山的各類特色農產品不用再去成都中轉,可直運寧波,最快兩天就能送到消費者手里?!?/p>
“涼山氣候獨特,培育了木里核桃、鹽源蘋果、會理石榴等網紅農特產品。但由于地域廣,農特產品產區(qū)比較分散,加上山高路遠,山貨出山達海運輸成本占了大頭?!碧瘟纸榻B,這些特產銷往寧波,要跨越2500公里。以前集散運輸需經過成都,損耗大,物流成本也高,價格水漲船高后,與其他地區(qū)的特產相比,就沒有了競爭優(yōu)勢。
如何解決這個痛點?只有打造融直采、直運、直銷于一體的物流新模式,才能讓涼山產品快速進入寧波,全面提高市場競爭力。寧波和涼山開展東西部協(xié)作后,寧波結合當地實際,創(chuàng)新性地在涼山設立“產地倉”,在寧波設立“銷售倉”,一批批涼山好物得以第一時間送到東部沿海地區(qū)的消費者手中。
“‘兩地倉’不僅擁有倉儲、冷鏈冷藏、配送等功能,還可以實現(xiàn)直采直銷。”寧波駐涼山工作隊隊長陳堅軍說。經初步測算,“兩地倉”可縮短物流周期2天至3天,降低物流綜合成本35%以上。
寧波百姓餐桌多了涼山好物,涼山百姓的腰包也越來越鼓。
“兩地倉”的設立解決了“涼貨出山”的問題。依托“兩地倉”,農戶再也不用擔心品控、包裝、銷售渠道等問題,收入也增加了。
在涼山倉中心倉的基礎上,越西等地也快馬加鞭建立分倉,更大力度降低物流成本。
本月初,彩韻供應鏈管理(寧波)有限公司與越西縣供銷合作發(fā)展有限公司簽訂了“兩地倉”建設協(xié)議,“兩地倉”建設完成后,預計每年可增加越西農特產品銷售額2000萬元以上。
對于中心倉和分倉的“功能分配”,記者了解到,土豆、蕎麥等易存儲且在涼山分布廣泛的農特產品,各地分倉分別運送到涼山中心倉,通過中心倉統(tǒng)一配送到寧波“銷售倉”。對保鮮、貨物運輸有特殊要求的產品,則通過分倉配送,與中心倉形成有效互補。
“將涼山當地的特色產品與城市居民‘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的真實需求結合起來,形成供需對接的良性循環(huán)。通過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更好地發(fā)揮市場機制作用,才能持續(xù)推進消費幫扶?!睂τ凇皟傻貍}”,陳堅軍有著新的期待。
如果說“兩地倉”是寧波對消費協(xié)作模式的一次創(chuàng)新探索,那么以“共享”理念推動消費協(xié)作,無疑更具“寧波特色”。
一年來,為了解決涼山核桃滯銷難題,寧波通過“認領核桃樹、共享核桃果”的模式,將寧波消費者和涼山務農人從產品和情感上緊緊捆綁在一起。
接下來,寧波還將推出“共享山羊”“共享黑豬”等多種產品,并且從消費市場拓展到文化市場,帶動涼山相關特色餐飲、服飾、工藝品走出大山,飛得更遠。
采訪手記
一個蘋果、一串葡萄、一捧花椒……每份幫扶產品都可能關聯(lián)著一個鄉(xiāng)村振興的產業(yè),寄托著脫貧百姓創(chuàng)業(yè)致富的夢想。
推動消費幫扶提檔升級,要準確把握消費幫扶的新內涵,讓“有形的手”與“無形的手”協(xié)同發(fā)力?!皟傻貍}”的創(chuàng)新建設僅僅是個開始。期待甬涼攜手后,通過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更好地發(fā)揮市場機制作用,讓東西部協(xié)作的消費協(xié)作曲演奏出不一樣的樂章。
記者殷聰梅子滿馮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