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聶魯達的名字嗎?
(資料圖片)
他是智利最出名的詩人之一,也可能是最會寫情詩的現(xiàn)代詩人。
年少時,才華橫溢的他寫下了《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一舉成名。自此之后,他的名字似乎就與“愛情”“情詩”畫上了等號。
但也許你不知道的是,聶魯達最重要的作品,其實從來不是情詩。這位聞名世界的詩人,實際上有著更為復(fù)雜深刻的形象。
講述|毛頻
來源|知鴉通識APP《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
01.
情詩詩人
巴勃羅·聶魯達是智利的一位作家、詩人。
你可能沒聽過他的名字,但你說不定聽過,可能還引用過這樣的一些詩句:
“愛情是短暫的,忘卻是漫長的”
“我喜歡你寂靜的樣子”
“今夜我可以寫出最悲傷的詩句”
怎么樣,是不是覺得有點熟悉?事實上它們都來自于聶魯達的第二本詩集《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這本書寫于1924年,那時候的他還差幾個月才滿20歲。
這是一部關(guān)于愛情的詩集,聶魯達在其中記述了自己青少年時期的幾段青澀的愛情。所以如果我們?nèi)シ嗊@部詩集,你好像能夠看見一個模糊的女性形象。只不過這一形象在不同詩歌中是有變化的:
在一些詩歌里,她似乎是一位豐滿的女性;但在另一些詩篇中,她又好像成了一位沉默的,好像還有些纖細的女孩子;還有一些詩歌中,她又好像戴著貝雷帽。
回到這本詩集本身,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名字:《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
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這部詩集里寫的,明明就是二十一首詩歌。聶魯達為什么不干脆寫成《二十一首詩》或者《二十一首情詩》呢?
其實這里面就透露著聶魯達自己的一些想法。
如果我們翻看過這本詩集,就會發(fā)現(xiàn)它從第一首到第二十首詩,主要是講的是聶魯達的幾段讓他記憶深刻的愛情,分別展現(xiàn)了愛的不同形式。
所以,在聶魯達看來,愛有不同的形式,它可以沒有名字,而因為它沒有名字,所以可以想象出它不同的樣子。
畢竟,他想要讓愛長長久久地環(huán)繞在身邊,這樣子去記住它。
但是,當(dāng)人回憶、懷念過往的愛情時候,總會發(fā)現(xiàn)一些對自己心靈造成傷害的往事。人會想要忘記他,那么便努力去忘記它。
但是對一位寫下“愛情是如此短暫,但是遺忘卻如此漫長”的作家來說,他一定是想要留住這讀段愛情的。這個時候,當(dāng)一點一點的遺忘,和因遺忘、失去而產(chǎn)生的痛苦,還有失望交織在一起的時候,它最終演變成了一種絕望。
是的,在聶魯達眼里,愛可以有不同的名字,但是他只希望給痛苦一個名字,那就是“絕望”。
他不愿意讓絕望去埋沒愛情,寧愿它變成一支歌唱出來,隨風(fēng)散去,被海浪的聲音壓過去,就好像我并沒有失去你,好像我也不曾失去曾經(jīng)讓我刻骨銘心的那段愛情。
這大概是這本詩集想要表達的一種情緒:愛情很甜美,但是它過于短暫,我要花一本詩集的時間去保住它,以免它在漫長的歲月當(dāng)中漸漸地被淡忘。
這大概是聶魯達去寫這本詩的初衷所在。
02.
現(xiàn)實主義詩人
聶魯達把愛寫得如此深刻,這與他的現(xiàn)代主義寫作風(fēng)格也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現(xiàn)代主義是拉丁美洲詩歌發(fā)展史上的一個很重要的流派?,F(xiàn)代詩歌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它沒有太多的具體情節(jié),它所講述的更多是人的一些情緒。所以在其中,會使用到很多的象征、比喻還有借代等手法。
而當(dāng)現(xiàn)代主義發(fā)展到巴勃羅·聶魯達的時候,里邊已經(jīng)融合了一些先鋒派詩歌的特點。
這些你可能會覺得陌生,但是在后邊我們會專門拿出一兩首詩來,為大家進行解析。
現(xiàn)在,我們還是回到聶魯達本身,他的詩歌為什么會有明顯的現(xiàn)代主義特征呢?
一方面,從整個的文學(xué)發(fā)展脈絡(luò)來看,當(dāng)時的拉丁美洲詩壇受到了歐洲文學(xué)的影響。
另一方面則聶魯達的老師Gabriela Mistral有關(guān)。這是一位女性詩人,她非常喜歡寫關(guān)于母愛和愛情的詩歌,這也直接影響到了早期巴勃羅·聶魯達的創(chuàng)作。
而且,巴勃羅·聶魯達在兩歲時,由于母親去世,就被父親帶他到了智利南部的一個內(nèi)陸城市。這里的環(huán)境深刻地影響了他。
雖然聶魯達的父親和繼母非常愛他,但是他有時候也會感到一些莫名的悲傷與難過,想要一個人單獨待一會。這個時候他所感受到的孤獨,以及看到的樹林、大海,包括葡萄園,就變成了聶魯達詩歌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意象。
除此之外,聶魯達也經(jīng)常將智利的自然風(fēng)光化作意象寫進詩里,比如長長的海岸線和遼闊的大海、智利特有的風(fēng)鈴草,再比如忍冬和代表美好愛情的櫻桃樹等等等等。
這些都對他的詩歌造成了影響。
03.
人民的詩人
不過,盡管詩集《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的問世,使得聶魯達在不到二十歲的年紀,成為了智利最有名的詩人之一。
但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其實并不是情詩。
在24歲時,聶魯達開啟了自己的外交生涯。這樣的工作使他開始面對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在漫長的歲月里,這位偉大的智利詩人轉(zhuǎn)變了自己的詩歌風(fēng)格,也轉(zhuǎn)變了自己看待這個世界的眼光。
時至今日,我們依舊很難想象,一個寫出“今夜我可以寫出最悲傷的詩歌”的詩人,他也可以寫出類似于《西班牙在心中》這樣的詩歌。
我們知道,西班牙的內(nèi)戰(zhàn)屬于世界反法西斯運動的一部分,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派出了軍隊,組成了國際縱隊。
而聶魯達當(dāng)時正好在西班牙,被國際縱隊的精神所感染,也被西班牙人民堅持不懈抵抗侵略的行為所打動。于是他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弟兄們,從現(xiàn)在起,讓男女老幼,盡人皆知,你們莊嚴的歷史,你們的純真、你們的堅毅,下至硫黃氣體腐蝕的礦井,上至奴隸非人的階梯,讓他傳到所有絕望人們的心底?!?/p>
你可以看到,這句詩和聶魯達之前所寫的現(xiàn)代主義詩歌就產(chǎn)生了非常大的反差。
現(xiàn)代主義的特點,是用一種非常唯美的形象來塑造詩歌意境,用的最多的意象就是東方的公主、團扇,再比如說天鵝或者珍珠等等。
而在《西班牙在心中》這首詩里,聶魯達卻寫出了“硫黃氣體”這樣完全沒有美感的字眼,我們可以感受到,社會斗爭和外交官的工作是怎樣改變了聶魯達對世界的看法。
事實上,聶魯達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是寫于1950年的《漫歌》。
可以說他后來的很多的舉動,和他之前為詩歌所做的很多鋪墊,其實都在為《漫歌》做準(zhǔn)備。
漫歌在西班牙語當(dāng)中指的是Canto general,即為眾生的,所有人都在一起的。
在這首詩歌里,聶魯達將自己放在了一個人民的詩人的位置。
他不再是對當(dāng)時戴著貝雷帽的女孩表達愛意的人,也不是對著苦橘樹下和他相擁在一起的女孩表達愛意的多愁善感的小男孩,他是一個為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為拉丁美洲的和平和進步謳歌的人民的詩人。
他說:
“我不過是一個詩人,我對大家懷著友愛之情,我在我所愛的世界上漫游......我熱愛我小小的寒冷的國家,哪怕是她的一條樹根。如果我必須死一千次,我也要在那里死;如果我必須生一千次,我也要在那里生?!?/p>
恐怕,只有真正了解聶魯達的經(jīng)歷,并且將他的社會閱歷和他所從事的社會斗爭聯(lián)系起來,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其中的反差。
關(guān)鍵詞: